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1972)

2024-05-18 17:16

1.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1972)

1972年的信并不长,但开篇提振人心:“1972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营业利润令人兴奋的达到了年初股东权益的19.8%”。其中最大的利润贡献来自保险承保利润。老生常谈是巴菲特对下一年的收益预言希望大家控制预期,稍后很快就会读到。
  
 巴老复盘近年来从金融和人力方面他们做得好的三个收购表现,总结:①创始人是主要卖方②创始人拿到了现金③创始人仍在经营且热情与想象力不减。这令资本被更有效地运用。
  
 五大主要业绩的表现:
  
 1. 纺织业务:建立了出色的销售团队,产品适度调整,并受惠于行业复苏,产品结构大大提高,预言73年前景可期。
  
 2. 保险承销:1972年,国民保险公司在传统保险领域的保费利润增长巨大,从而导致大量的竞争对手的出现,他们早在几年的时间里就已经建立了非常好的再保险业务。长远来看,会成为该领域的领头羊。这一年的业绩还得益于没有大的灾难发生。
  
 3. 保险投资:保费收入高从而受惠了,大部分基金投资在了免税债券。
  
 4. 银行业务:在盈利水平上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由于存款工具中定期存款占到50%,保持了强劲的资产流动性并避免了货币市场借款,最后贷款产生的坏账率水平只有商业银行平均值的5%。
  
 5. 金融:银行与保险信托公司对客户非常负责。在这些业务中,基金保持资本实力远远高于行业标准,而且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1972)

2.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1979)

1979年,按照原有的衡量标准,经营利益达到期初精致的18.6%,巴菲特再次严明判断一家公司经营好坏的依据主要取决于其股东权益报酬率,而非股盈余数字。这与美国1978年调整的会计原则新要求有些冲突,但反而做到了他们内部衡量收益的一致性。使得股东对投资有一个以一贯之的标尺。
  
     长效来看,巴菲特经营伯克希尔的15年间,股净值由19.46涨至335.85,年复合成长率达20.5%,去年9月进去股市以来,我也曾一度有过这样的数字,可惜持续了不足3个月,可叹巴菲特在投资运营中的步步为营。但他却在信中要求更严格的自我检视,因为过往15年美国的通胀因素使得投资变成侵蚀而非增加投资人购买力的工具。巴菲特提出了一个名词叫“投资人痛苦指数”,指通货膨胀率及股东在将每年公司获利放入口袋之前必须支付的所得税率的双重通感(颇有当下我们所处的经济时代的感觉)。
  
 纺织业及零售业业绩中,虽然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收购过一家纺织厂,但是经过多次惨痛的教训,巴菲特得出结论是:与其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购买廉价的烂公司,不如以合理的价格买入资质好的企业。保险核保业务中,国民保险公司交出漂亮的成绩单,再保险部门也成绩一如既往优秀,劳保退休金表现远优于预期。
  
 保险业投资,巴菲特认为1980年的股票市场将会是近几年来投资组合头一次表现不如市场大盘,巴菲特非常认可目前主要持股的公司,但同时也会再未来的几年内计划调整目前的投资组合。今年的信中,他还提到债券投资,基本逻辑是在通货膨胀高涨时代,长期的债券是目前唯一还存在的长期固定价格合约。然后最近这几年,他们的保险公司几乎为增加一般长期债券方面的部位,更惨的是,未能适时忍痛卖掉,而是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的价值日益缩水。他总结了一句话“不要做一个短期的借钱者,也不要当长期的借款人”。这一段的内容对我们的启发一是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应择机适当选择一些不是非常长期的理财产品,其次是明确了不要偿还目前房屋商业贷款,毕竟当前还是要珍惜长线的借款资格。
  
 银行业业务,鉴于银行控股公司法的要求,巴菲特他们需要再1980年前处理掉伊利诺斯国民银行的的股份,可喜的是这家银行今年的获利打破了历年来的记录,资产报酬率高达2.3%。

3.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12小时前  长线是金的博客   学习巴菲特,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    自从阅读了劳伦斯.A.坎宁安所著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后,自己又从网络上搜集到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79-2011)中文翻译件,于去年底开始阅读这些致股东的信原文,并逐渐将信件中的主要内容整理成读书笔记,三个多月时间,将32年的致股东的信整理成读书笔记38篇,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   首先应当感谢在网络上发表这些信件的网友,他们翻译整理发表后才使得我们有机会阅读巴菲特致股东信的全部内容。这些信件来源于多个巴菲特价值投资的网站或博客,在学习整理过程中,也发现这些信件大部分最初应当是港台人士整理的,对其中的与大陆不同的许多词语进行了规范。这些信件每一封都有二三十页,加起来有上千页。   系统学习巴菲特致股东信的原文,使我们感觉到是直接聆听大师的教诲,从中学到了大师对于股权投资、公司内部管理、股份拆分、收购兼并、财务、税收、保险及浮存金、金融衍生品、期权等方面的知识;学到了巴菲特独特的评价公司的方法;学到了巴菲特对每个时代流行投资理论的批评;学到了巴菲特坦率面对投资失误的深刻反思;学到了巴菲特对股市狂热和美元贬值的担忧;学到了巴菲特激励公司高管的方法;学到了巴菲特面对美国金融危机时的处事办法;学到了巴菲特严格遵守法律、诚实面对股东的良好品行。自己从巴菲特这么多年的信中整理读书笔记,力求能够领会大师的精神,挑选出非常精彩的语言,这也需要自己深入阅读和反复领会其思想,实在是受益匪浅,读后感《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   阅读这些信件,可以总结出三条基本原则:时刻牢记一个企业的账面价值、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之间是有区别的;投资的基础是内在价值;作为一个所有者去进行投资。巴菲特经常在信件中警示股东:不要被股票的交易记录所迷惑,应该注意股票背后企业的真正经营情况。   巴菲特的成功得力于准确核定他所购买的股票和企业的价值的方法。他再三向股东解释他的投资对象的标准:1)投资者能够了解的业务;2)有发展前景;3)由诚实能干的人经营管理;4)价格是非常适合的。他除了始终坚持投资公司的标准外,他惊人的定力、冷静自律、持之以恒、用自己的眼光看变化、用自己的脑袋想问题、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述意见、不理会股票市场的短期波动、远离华尔街的喧嚣,都是他投资成功的秘诀,也是我们学习的目标。   作为我们业余投资者,不仅要学习巴菲特正在做什么,在哪些方面投资,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巴菲特的思想和教诲,做出自己稳妥理性的投资。也就是学习巴菲特的精髓,而不是去简单学习、照搬照抄巴菲特的投资组合。   巴菲特每年致股东的信一般都是次年二月底或三月初向股东寄出,四月底或五月初召开股东会议。因此,有些翻译件写成落款年(即次年)致股东的信,也有的写成头一年致股东的信,本人认为还是落款年的比较合适,因为信是落款年写作并发出的,巴菲特在信中一直说去年如何如何,其中许多内容还谈到落款年的经济活动。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

4. 巴菲特致股东信读后感

[巴菲特致股东信读后感]
			投资如同选车
速度:ROE
油耗:盈再率
价格:便宜
构造:简单(业务简单容易理解)
路况:好路漫长而且车少(封闭式高速公路,有护城河的大品牌)

以车子来比喻,ROE是车速,盈再率就是耗油率,巴菲特致股东信读后感。一部好车,不仅要跑得快,也要省油。通常盈再率大于80%就算偏高,投资人应避免买进。
关于盈余再投资率:
(1)指企业资本支出占盈余的比率。资本支出是企业用于购买机器厂房土地的费用,通常会显示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与长期投资两项数字。

(2)台湾的洪瑞泰提供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采前后四年计算)即:盈余再投资率等于( 期末固定资产 十 期末长期投资 一期初固定资产
一期初长期投资) / 合计四年的总盈余。
(3)洪瑞泰认为,盈余再投资率低于40%即算低,大于80%算偏高。

如果ROE=10,那么PB应该是1,我目前也可以找到10%的信托理财计划
如果ROE>10,
那么PB实际是等于(净资产+经济商誉),并且ROE越大,经济商誉部分越大,甚至远远超过净资产,假设ROE=40,那么PB也许要为10才合理,读后感《巴菲特致股东信读后感》。ROE与PB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能力圈:1,ROE 对应 PB(安全边际)2,护城河 对应 赢再率


公司的薪酬设计可以参考以上内容,棒子短点,胡萝卜长点,参考布朗鞋业的制度,(投入的越少,产出的越多,则得到的越多,负责要受罚)


							
		  〔巴菲特致股东信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5.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书笔记1999

伯克希尔哈撒韦1999年的净值增加了3.58亿美元.每股a股或b股的账面净值均成长了0.5%累计过去35年以来即每股净值由当初的19美元成长到现在的37987美元年复合收益率约为24%
  
 我们几件大型的投资标的由于本身1999年的经营情况不佳导致公司股价表现远落后于大盘不过我们仍然对他们所处的产业情有独钟
  
 伯克希尔未来十年内在价值的成长率应该可以略微超越标普500指数同期的表现
  
 1999年内在价值
  
 1999年我们每股投资金额变化不大但是每股营业利益却因为几个重大的负面因素而大幅滑落其中许多事业包含水牛城晚报与喜诗糖果的内在价值大概是挣账面价值的15到20倍之间不过我们目标是继续让子公司扩大这样的差距
  
 投资
  
 1999年我们只做了些许的变动去年几家我们拥有的重大投资部分的投资公司经营状况令人不甚满意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相信这些公司拥有相当的竞争优势
  
 对科技股的理解
  
 我不懂高科技一点都不会让我感到沮丧毕竟在这个世界上 本来就有很多产业是查理跟我自认没有什么特殊的经验举例来说专利权评估工厂制程与地区发展前景等我们都一窍不通所以我们从来不会想要在这些领域妄下评论
  
 如果说我们有什么能力那就是我们深知要在聚竞争优势的范围内把事情尽量做好以及明了可能的极限在哪里而要预测在变化快速产业中经营的公司去长期的经营前景如何很明显已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外如果有人宣称有能力做类似的预测切以公司的股价表现作为正则我们一点也不羡慕
  
 如果要在股价令人满意但有问题的公司与股价有问题但令人满意的公司做选择我们宁愿选择后者当然真正会引起我们兴趣的是那种公司令人满意同时股价也令人满意的标的
  
 回购股票
  
 在一定条件下公司买回自己的股份才有意义首先公司在扣除短期周转所需之外还拥有多余的资金其次股价必须远低于其内在价值关于这点我还有一点补充股东必须还有足够信息来对公司进行评价否则的话公司内部人极有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占普通股东的便宜以偏低的价格买到公司的股份
  
 现在买回自家股份的公司比比皆是但我认为大部分的背后都隐含着一个令人鄙夷的动机那就是为了要拉台或支撑公司股价
  
 时至今日查理跟我承认我们对于估计股票的内在价值还有点自信但这也只限于一个价值区间而绝非一个准确的数字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书笔记1999

6. 巴菲特2011年致股东信的读后感

[巴菲特2011年致股东信的读后感]
			
早就读过了巴菲特2011年致股东的信,巴菲特2011年致股东信的读后感。

他对未来的预测我没兴趣,他要怎么“扣动扳机”也不关我事;他的接班人是谁,我也没兴趣,因为我知道肯定不是我;至于巴菲特最近的持股,我也不感兴趣。

我只是毕恭毕敬地抄下如下一段:

“我们永远铭记在心:你们也就是我们的合伙人往往将毕生积蓄的很大一部分投入到本公司,信赖我们的谨慎管理,读后感《巴菲特2011年致股东信的读后感》。如果为了追求额外的一点利润而使这么多人面临风险,那将是不负责任的。”

这也是我以后要铭记在心的,我也是将我至今的全部积蓄拿来投资了,我必须谨慎,不然我的家人将与我一起面临重新过苦日子的风险。
							
		  〔巴菲特2011年致股东信的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7. 巴菲特股东信1979年读后感

时间来到1979年,在这一年伯克希尔公司的营业利益达到了期初净值的18.6%,在这一年当中呢,公司的会计计算方法由原先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改成了公平是加法,由于会计方式的变化呢,巴菲特也是将所有的他们所掌控的各行各业的权益情况,通过表格列了出来,其中像保险净投资收益、包括他们所控股的喜诗糖果啊,蓝筹印花啊,伊利诺伊国民银行等,给到了整个他们的盈余当中占到了比较大的部分;那么传统的原先业务啊,这个纺织,包括零售店业务啊,在整体的利润当中贡献啊,占比不高啊,这也是受到行业的影响。当然我也注意到1979年有一个银行业的重大的一个变化啊,就是在十年前通过的啊,银行控股法要求在1980年前啊,这家绝对控股的伊利诺伊国民银行要将大部分的股权处置掉啊,可以说这是一个忍痛割爱的选择,可以看到其实啊,在四五十年前的美国啊,可通过政政府主导来干预一些重点行业的这样子的一些政策出现,目前其实国内很多政策啊,他的一些强制干扰市场的一些行为啊,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产物,其实也是各个国家都会面临和碰到。在最后啊,巴菲特也一如既往的降低这个股东的预期,连续两年接近20%的股东权益回报是不可长久持续的,这也是这个巴菲特始终保持高收益的根本原因,他始终有着非常理性的判断和非常谦逊的这样子的一个态度。

巴菲特股东信1979年读后感

8.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後感 撰文:廖汇恒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後感 撰文:廖汇恒]
			
2009年4月6日


【明报专讯】我读过不少专讲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投资书,这类书离不开两大重点:一是对巴氏的战绩歌功颂德,买入可口可乐(KO)在10年内升了X倍、长期持有中石油(0857)又升了Y倍等等;二是不停重复引用他的投资金句警语,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後感 撰文:廖汇恒。沉闷之馀,我认为多数评论和著作都有曲解巴氏金句的通病,兼且不能捕捉他的投资精髓。


3月初,巴菲特的投资旗舰Berkshire
Hathaway(下称巴郡)公布业绩,年报的重点当然是《主席致股东的信》。20页纸、洋洋万字,我花了一个周六下午来精读以供自娱(可见笔者的生活是何等枯燥)。这是我第一次读巴氏的文字,感觉可用两个字来形容:折服。


提起巴菲特的投资,对他略有认识的人,第一时间会联想起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和宝洁(Procter
and
Gamble)等。没错,这些都是他为人津津乐道的战绩:从巴郡买入至今,可乐升值697%,宝洁升了884%,华邮更夸张,是6127%。港人应该没有忘记,巴氏在03年以平均价1.67元买入中石油的10%股权,其後在07年中以12元左右沽清。


生活化投资 人人皆可为

上述几项投资的回报固然惊人,最令人惊奇的,是巴氏的策略原来与生活那麼贴近。人们天天喝可乐、每日用P&G炉液、美国人每天看《Washington
Post》,如此生活化的投资,居然可以成就世界第2首富。另一惊奇之处,是人人都可以执行巴菲特的策略,他买中石油,你一样可以,唯一分别是他早买早卖,你却是迟买、更迟卖。


停!我再吹捧巴氏的战绩,与一般财经书有何分别?投资的成败,须以组合的整体表现来衡量。即使经过多年升值,可乐、宝洁与华邮股票占巴郡的总资产,其实分别只有3%、2%和0.3%。巴菲特的追随者、崇拜者、吹捧者来来去去只覑眼这几只股票,是见树不见林。


巴郡一篮多蛋 非集中投资

巴菲特有一句金句,被人不断引录:「我宁愿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裏,然後金睛火眼盯紧这个篮子。(I prefer to keep
all my eggs in one basket and watch that basket
closely.)(注1)」很多人都以为,巴菲特反对分散投资,建议人们买股票时重槌出击。这是曲解。没错,巴菲特有99%的个人财产都是巴郡的股票
(注2),是「所有鸡蛋、一个篮子」的表现,但原因不是巴氏鼓吹集中投资,而是巴郡本身的业务已经是高度分散,再另外分散是多馀。

现在让我解释巴郡的业务。巴郡是一家「综合企业」,经营6大生意,括号内是盈利贡献,单位为美元:保险(28亿)、公用事业(19亿)、「制造、服务和零售」(23亿)、楼宇按揭(8亿)、股票投资和衍生工具。可乐、P&G和中石油,属於「股票投资」一类。股票投资和衍生工具没有列出盈利数字,因为盈利的界线模糊,在不同会计准则下会得出不同结果,盈利数字意义不大。


巴郡的投资有多分散?以下只包括最重要的业务:

.2家再保公司、1家汽车保险公司;

.1家公用事业控股集团,旗下持有5家电力公司、2家燃气

公司和1家地产经纪商;

.96家非上市公司的权益,遍布各行各业;

.持股总值超过5亿元的上市公司,有至少14家;

.可乐作为「股票投资」的最大项目,只占总资产3%。

从此可见,「所有鸡蛋在同一篮子」之说,纯粹是断章取义。

保险浮资 巴郡弹药来源

读毕《致股东的信》,我才明白巴氏投资大法裏最精妙、却又常被人忽略的地方:组合结构。一般散户建立所谓的投资组合,其实与在药房「执药」无异,各种资产都「执」一些,「砌」成一个看似均衡兼分散的组合,不过个别投资项目之间其实没有关系。


保险生意看来与其他业务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实是巴郡整个组合的骨架,读后感《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後感 撰文:廖汇恒》。除了本身的承保利润(underwriting
profit)之外,保险业务更为集团带来巨额浮动资金(float)。「保险」的意思,就是投保人预先向保险公司支付保费,日後遇到意外时公司再赔偿。在「预付保费」和「遇到意外」之间,保费就是巴郡可以自由运\用的「浮资」,成为其他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浮资并不属於巴郡,是欠下投保人的债务。讲得明白一点,巴菲特是向投保人借钱,透过槓杆投资以小博大。


08年报显示,巴郡手上1220亿美元的现金、股票和债券中,有585亿美元(即接近一半)是来自「保险浮资」。精妙之处是,保险业务本身已经有28亿美元承保利润。同样是「以小博大」,散户借孖展买股要支付高昂利息,而巴郡靠保险生意借得585亿美元浮资来买股,不但利息成本是零,还倒赚了28亿美元「利息」,利率是「负」4.9厘,我不得不服。保险业务原来是巴郡的融资引擎,支撑起整个组合结构。


价值投资 适用所有资产

巴菲特另一名言:「衍生工具是金融界的大杀伤力武器。(Derivatives are financial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注3)」,不少人曲解成:买卖衍生工具,随时「赢粒糖、输间厂」,不宜沾手。再者,雷曼事主输身家、中信泰富(0267)蚀大钱都与此有关,衍生工具成为投机和赌博的代名词,与「正路」的投资扯不上关系,不过这是谬误。


你没有看错,衍生工具是巴郡的6大业务之一。即使撇除公用事业因日常营运\需要所订下的合约(例如发电厂用期货对畄燃料成本上升),现时巴郡手上仍有251张衍生工具合约作投资用途。对,是「投资」。


巴菲特奉行「价值投资」(value
investing),意思是用低价格(price)买入高价值(value)的东西,然後等候市场自行纠正错价(mispricing),即是用市价
0.2元买入本应值1元的资产,然後等市价升至1元。巴氏从来没有说过,价值投资只适用於股票。

所有资产——衍生工具、债券、楼下的街铺、唐司长的红酒、街市的菜心——都有本身的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只要有价有市,就会有机会出现错价。巴郡做衍生工具合约的原则,与入股可乐的准则没有分别:买入错价、被低估(undervalued)的合约,然後等升值又或赚取超额现金流(注4)。原来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是不会歧视衍生工具,衍生工具一样可以是正路的投资,open
mind才是最重要。

巴菲特认为衍生工具是大杀伤力武器,是指其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威胁。衍生工具复杂得「核数师不懂得核数、监管机构不懂得监管」,大幅增加银行的槓杆和风险(注5),他并非指衍生产品本身是一种高度危险、万万不可沾手的投资工具,复杂和危险是两回事。巴菲特的每一句金句,都有其「语境」(context),如果单从字面凭空解读,无异於将特首一时口误的「斗唞」曲解成「狗唞」也。


巴郡运\用衍生工具之道,与保险的「浮资」有异曲同工之妙。最简单的,就是卖出股票沽空期权(equity
put),合约期往往长达10至20年。合约生效之时,巴郡即时向买家收取期权金(premium);20年後,如果参照股份或指数跌穿某个水平,就要向买家赔大钱,否则期权金袋袋平安。换句话说,卖出期权之际,巴郡马上收到一笔现金「浮资」,可以在10至20年内自由运\用而进行其他投资。


单是在08年,巴郡收取的「衍生浮资」至少高达79亿美元。原来,巴菲特不但透过保险业务向投保人借钱,更加用衍生工具向交易对手(counterparty)融资,我五体投地。衍生工具,原来是巴郡组合裏的第2副骨架。


财技文风 同样出色

作为一个新丁写稿佬,我特别留意巴菲特的文风,从中偷师。巴氏不但投资厉害,写作一样出色,《致股东的信》是我读过最有分量的财经文字之一,娓娓道来,句句掷地有声。向巴菲特学习,《致股东的信》是最佳读物,那些《巴菲特10大赚钱心法》、《巴菲特投资7堂课》、《巴菲特教你做百万富翁》可以不看。


注1:巴菲特是否真的说过这金句?我尝试查证他在何时何地说过这句话但不果。若有读者知道,请告知。

注2:巴菲特在96年撰写的《股东手册》

注3:见02年《致股东的信》

注4及5:见08年《致股东的信》

(Brian Liu)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後感 撰文:廖汇恒〕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